唐太宗吞蝗
[唐代]:吴兢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誠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称。
遽:马上。
谏:委婉地规劝。
朕:皇帝自称。
躬:身体。
冀:希望。
是:这(是)。
蚀: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咒:批评
作:起,兴起
其:如果
食:吃
谏:谏人
过:罪过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唐代·吴兢的简介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
► 吴兢的诗(5篇) 〕
清代:
张廷寿
一瓣空同奉,清吟每梦君。西窗曾话雨,东野愿为云。
温卷人前许,阄题酒后分。申江三百里,未使断知闻。
一瓣空同奉,清吟每夢君。西窗曾話雨,東野願為雲。
溫卷人前許,阄題酒後分。申江三百裡,未使斷知聞。
清代:
顾信芳
雨过晴窗,参差花影和帘捲。袖罗寒浅。独立闲庭晚。
新雁横空,天写秋云怨。斜阳岸。乱愁千点。落叶西风满。
雨過晴窗,參差花影和簾捲。袖羅寒淺。獨立閑庭晚。
新雁橫空,天寫秋雲怨。斜陽岸。亂愁千點。落葉西風滿。
:
王镜寰
为傍岩腰筑一椽,好留遗迹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侧帽填词韵事传。
塔影写残衔岭月,钟声穿破隔溪烟。吟诗结社人伊往,且访高僧学坐禅。
為傍岩腰築一椽,好留遺迹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帽填詞韻事傳。
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坐禅。
清代:
屈大均
寡妇得丹穴,礼抗万乘君。百尺怀清台,煌煌巴水滨。
丈夫无货财,为德将何因。观时得权变,白圭诚智人。
寡婦得丹穴,禮抗萬乘君。百尺懷清台,煌煌巴水濱。
丈夫無貨财,為德将何因。觀時得權變,白圭誠智人。
明代:
林光
返照千林酒一卮,晚山刚对弄雏时。眼中触处成真乐,身外浮名总不知。
元亮贫来还乞食,尧夫老去只游嬉。行云流水无穷意,老树精应不作疑。
返照千林酒一卮,晚山剛對弄雛時。眼中觸處成真樂,身外浮名總不知。
元亮貧來還乞食,堯夫老去隻遊嬉。行雲流水無窮意,老樹精應不作疑。
明代:
王夫之
白云飞也自寻常,不道青山不久长。看尽云飞天阙迥,清空一碧映潇湘。
白雲飛也自尋常,不道青山不久長。看盡雲飛天阙迥,清空一碧映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