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吴惟信的诗 > 苏堤清明即事

苏堤清明即事

[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清明即事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注释

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苏堤清明即事鉴赏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吴惟信简介

唐代·吴惟信的简介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 ► 吴惟信的诗(201篇)

猜你喜欢

胭脂梅 其一

明代龚敩

不著京尘染素衣,赏心还自爱芳菲。晚来东阁无诗兴,带得红妆马上归。

惜奴娇 荷花

清代庄棫

红晕脂痕,照出水、新妆靓。幽情共、绿云低映。一曲西洲,谁采取、亭亭影。

人静。对西风、凌波自省。水佩风裳,偏又报、凉秋信。

葛岭

清代朱方蔼

言访神仙宅,攀藤石磴闲。泉声春雨涧,人影夕阳山。

丹灶久岑寂,白云空往还。劳劳尘土梦,愧我几时闲。

送达天山融州大守

元代吴当

五马翩翩渡五溪,玉融更在桂林西。连山晴黛分岩洞,列戍昏烟叠鼓鼙。

陇上梅花无雁过,庭前榕叶有莺啼。使君自是金闺彦,暂为分忧及远黎。

狼山归道中作

黄克晦

前山无夕阳,犹问夕阳洞。

天寒人不行,山僧出相送。

鹊桥仙 七夕雨

明代俞彦

珠蕊初翻,银河乍满,风浪其间惯历。须信来宵忆此宵,总迢递、应强寥寂。

无赖封姨,多情乌鹊,毕竟佳期还觅。别离岁岁一般情,又何用、常年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