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柳宗元的诗 >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唐代]: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

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

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注释

愚溪北池:在愚溪钴鉧(mǔ)潭北约六十步。池水清澈,冬夏不涸。池水沿沟流入愚溪。

宿云:昨夜就有的云。

洲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明:照明,形容词作动词用。

村坞(wù):村庄,多指山村。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予:我。

偶此:与以上景物相对。

宾:指眼前景。

主:作者自指。

参考资料:

1、王松龄 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12

2、霍松林,霍有明.《唐诗精品(二)》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09:133-134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创作背景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的第五年。柳宗元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于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几年来,他遭受的打击接踵而至,“国忧加身愁”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许多诗文中抒发胸中愤懑。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愚池雨后的晨景。它通过对“宿云”、“晓日”、“高树”和“清池”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雨霁云销的明丽图景。

  诗人紧扣题目中的“雨后晓行”先概写愚池周围环境。首句“宿云散洲渚”把时间推到昨夜,点明夜里一场雨后,天空中的最后几片残云,从水中的沙洲上飘散而去。这时,早晨的太阳渐渐升起,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远近村落,使之呈现出一片光明。

  起首两句,从形象地描写雨后愚池的景物入手,来点明“雨后晓行”。夜雨初晴,隔宿的缕缕残云,从洲渚上飘散开去;初升的阳光,照射进了附近村落。这景色,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使人开朗,舒畅。三、四句进一步写愚池景物,构思比较奇特,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高树临清池”,不说池旁有高树,而说高树下临愚池,是突出高树,这与下句“风惊夜来雨”有密切联系,因为“风惊夜来雨”是从高树而来。这“风惊夜来雨”句中的“惊”字,后人赞其用得好,宋人吴可就认为“‘惊’字甚奇”(《藏海诗话》)。夜雨乍晴,沾满在树叶上的雨点,经风一吹,仿佛因受惊而洒落,奇妙生动,真是把小雨点也写活了。这里也隐喻诗人自身所处的环境,虽然被贬,但仍怀抱着昨日风雨终会逝去,明日骄阳必定升起的信念。末二句,诗人把自己也融化入景,成为景中的人物。佳景当前,正好遇上诗人今天心情舒畅,独步无倡,景物与我,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这里用的虽是一般的叙述句,却是诗人主观感情的流露,更加烘托出景色的幽雅宜人。有了它,使前面四句诗的景物描写更增加了活力。这两句中,诗人用一个“适”字,又用一个“偶”字,富有深意。它说明诗人也并非总是那么闲适和舒畅的。

  读这首诗时,就宛如欣赏一幅池旁山村高树、雨后云散日出的图画,画面开阔,色彩明朗和谐,而且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从而读出诗人心中那份乌云终会散去,光明终将来临的坚定的信念,诗中所抒发的情,与诗人所描写的景和谐而统一,在艺术处理上是成功的。

柳宗元简介

唐代·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 柳宗元的诗(193篇)

猜你喜欢

赠广州某别驾

清代屈大均

先臣勋在太常中,特简慈孙为报忠。恭谨已知齐万石,循良自可得三公。

名城北枕台关险,大府南开涨海雄。父老最能歌别驾,王祥看与使君同。

次韵王学士七夕新秋

元代吴澄

煌煌桴鼓引双旌,道是天孙大礼成。金镜南飞光欲半,银潢西去寂无声。

佳期一夕人谁见,别思千年恨未平。最怪河东五星丽,应嫌抱拙要中更。

筹边堂

宋代梁介

筹边无它长,幸此岁有秋。

吏无打门宣,民无失业忧。

张丞见和次韵答之

宋代陈造

我本山林人,娱老有日用。

时须禽一戏,暇乃笛三弄。

山居二十咏 其十三 双鱼

宋代洪适

犀角透鱼龙,石肌蕴星斗。亦有无情花,枝头鱼贯柳。

辞欢伯

元代胡奎

彼欢伯兮何仇。吾将汝兮解忧。汝何为兮我尤。眵吾之睫兮翳吾之眸。

我思汝由。汝莫我留。我不汝谋。我目其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