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例子这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秦牧《车窗文学欣赏》)
基础信息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注音ㄏㄨㄚˋ ㄌㄨㄥˊ ㄉ一ㄢˇ ㄐ一ㄥ
繁体畫龍點睛
正音“睛”,不能读作“qíng”。
感情画龙点睛是褒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辨形“睛”,不能写作“晴”。
谜语尤;眬
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
英语add a word or two to clinch the point
俄语вносить решáющий штрих
日语画竜点睛(がりゅうてんせい)
德语das Pünktchen aufs i setzen
法语la dernière touche heureuse pour rendre une oeuvre plus vivant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抽薪止沸(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荒淫无耻(意思解释)
- 先声夺人(意思解释)
- 头面人物(意思解释)
- 饮水思源(意思解释)
- 大千世界(意思解释)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牛郎织女(意思解释)
- 升官发财(意思解释)
- 散带衡门(意思解释)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释)
- 洗耳恭听(意思解释)
- 欧风美雨(意思解释)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释)
- 十八层地狱(意思解释)
- 一弹指顷(意思解释)
- 断子绝孙(意思解释)
- 国士无双(意思解释)
※ 画龙点睛的意思解释、画龙点睛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查询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连绵不绝 | 连续而不中断。 |
铁郭金城 | 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 |
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紫陌红尘 |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劳民伤财 |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
名重一时 |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
云天雾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性命攸关 |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鸡口牛后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移日卜夜 | 指昼夜相继。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为虎作伥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