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后喜的成语故事


先忧后喜

拼音xiān yōu hòu xǐ

基本解释忧虑在天下人之先,欢喜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您稳放着个先忧后喜,我空怀着个有苦无甘。”


暂未找到成语先忧后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先忧后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连绵不绝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此一时彼一时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本位主义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叫化子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没衣服,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就算那间厨房旁边的小房子,也怪暖和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大千世界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休戚是同 《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事与愿违 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