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不为的成语故事


何所不为

拼音hé suǒ bù wéi

基本解释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出处《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何所不为的典故

南朝时期,孔琇之担任地方官时,遇到一个十岁小孩偷割邻居的稻谷,邻居将他送到公堂。琇之按盗窃罪论处,手下人为小孩求情,琇之说:“一个人十岁就能做小偷,那么长大后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的呢?”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何所不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死脑瓜骨 锦云等《草莓三爷》:“你呀,就是死脑瓜骨!”
轮焉奂焉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哀而不伤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风流才子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倒悬之危 《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牝鸡司晨 《尚书 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官僚主义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