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而不淈的成语故事


虚而不淈

拼音xū ér bù gǔ

基本解释虚:空;淈:枯竭。比喻越虚心求知,知识就会越渊博。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暂未找到成语虚而不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虚而不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精雕细刻 《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脆而不坚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德重恩弘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辙鲋之急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篇》:“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背腹受敌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心里有鬼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年少无知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广阔天地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目不忍见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