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慢之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不遵守法令的罪过。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出处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基础信息
拼音bū màn zhī zuì
注音ㄅㄨ ㄇㄢˋ ㄓ ㄗㄨㄟˋ
繁体逋慢之辠
感情逋慢之罪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指罪过。
字义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识文断字(意思解释)
- 鬼怕恶人(意思解释)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解释)
- 阿世取容(意思解释)
- 患难与共(意思解释)
- 又红又专(意思解释)
- 骨肉离散(意思解释)
- 穷乡僻壤(意思解释)
- 断断续续(意思解释)
- 销声匿迹(意思解释)
- 胆寒发竖(意思解释)
- 顿挫抑扬(意思解释)
- 言而无信(意思解释)
- 贫贱不能移(意思解释)
- 姹紫嫣红(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时至运来(意思解释)
- 语重心长(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黄耳传书(意思解释)
- 流里流气(意思解释)
- 牛刀小试(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不可磨灭(意思解释)
- 扪心自问(意思解释)
- 卑鄙龌龊(意思解释)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释)
※ 逋慢之罪的意思解释、逋慢之罪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查询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夸大其词 |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
章甫荐履 |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
先声夺人 |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时易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姹紫嫣红 |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
囊萤照雪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冠绝一时 |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人尽其才 |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声驰千里 |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
挂冠归去 |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枭首示众 | 斩首悬示于众。 |
政通人和 |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
尔虞我诈 |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